三年多来,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跨越,从单纯软硬件升级、场所环境改善,到服务内容、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等进行全方位转型,逐步向多元化、连锁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转变,通过资源共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行业整体形象和社会评价大为改观。目前,全国80%的场所做到了敞亮整洁,大中城市30%以上场所实现了业态丰富、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目标。
从场所的经营模式来看,上网服务场所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网吧、网咖、介于两者之间转型的网吧各占三分之一。从场所经营类型来看,上网服务场所仍以单体经营模式为主,但连锁的质量在提高,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连锁网吧市场份额已超过20%。上网服务场所连锁化经营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品牌化的打造,缓解个体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上网服务场所是电子竞技比赛的天然聚集地,电子竞技对网吧转型升级和创新经营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我国电子竞技与上网服务场所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深。据统计,全国约有60%以上的网吧没有举办过电竞比赛,30%的网吧有举办电竞赛事的尝试,仅有10%的网吧会固定办比赛。上网服务场所举办赛事的主要困难在于缺乏专业的有经验的人手、缺乏赛事方案策划、玩家参与度低、无官方支持,以及无使用的办赛工具和资金问题。
上网服务场所作为泛娱乐综合平台,游戏作为主力休闲方式的同时,聊天交友、电影音乐等娱乐活动也有大量用户群体进行体验。其中,聊天交友及社交类网站月均用户数约3000万,QQ是最主要的聊天联网工具,其次是微信。影视类受内容影响较大,影视盗版产品现象基本杜绝,业主转向以从有资质的影视服务提供商处购买片源或与专业网络视频网站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正版影视产品。据调研,影视类月均用户量约1500万,爱奇艺由于内容高清,在网吧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其次是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音乐类软件在网吧的月均用户量接近1600万,酷狗音乐、QQ音乐是用户使用率较高的音乐软件。
(一)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一方面,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作为遍布城乡、社区、信息化水平高的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场所,可积极利用这一利好政策,促进转型升级工作。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公布,明确规定和落实网络空间主权问题、打击网络诈骗问题以及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等,这将为上网服务行业规范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二)简化流程,放宽行业准入条件
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对包括《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在内的66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设立条件和流程进行简化,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5月,文化部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的通知》(文市发〔2016〕7号),落实“先照后证”,规范行政审批,对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实施信用监管。9月,文化部废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关于网吧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批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不符合现行管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三)引导上网服务场所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9月,文化部在《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符合条件、具有资质的上网服务场所可以成为总分馆的基层服务点,为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指明了方向。(四)深入开展上网服务场所环境服务分类评级工作
10月,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行业协会环境服务评级委员会拟定多项措施,加速推进环境服务评级工作的开展。如通过品牌建设树立行业标杆,吸引广大上网服务场所参与评级;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奖罚分明,引导和激励上网服务场所提高服务质量;采用灵活多样的评级体系,鼓励地方“星级”评定与全国协会服务评级相结合,实施差别化区域分级体系等。(五)加强行业培训,树立行业全面转型升级理念
中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继续推动《全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培训规划(2015-2017)》试点实施工作,通过规划实施来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行业形象,助力行业转型升级。以农村、乡镇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升级为重点,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上网服务行业高级研修班,对来自农村、乡镇的上网服务场所业主进行整建制培训,拓展视野,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五、转型升级成果
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经过3年多的转型升级,到2016年,已初现成效。场所环境大幅改善,整体营收提升,产品服务创新,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